憂鬱症



一向給大家帶來陽光和歡樂的Janet(謝怡芬),今天中午上傳一段名為「Depression 憂鬱症,你並不孤單」的影片,訴說自己的以前也曾經有憂鬱症。破解憂鬱症常見5大迷思,讓大眾能正確面對憂鬱症。

迷思1 - 開朗的人不會憂鬱 : 「大家都覺得我是充滿正面能量、都是開心很有活力的一個人,我確實是,但我曾經也有憂鬱症,」Janet毫不掩飾地流著淚,在影片上自訴。 大眾往往難以將「開朗樂觀」和「憂鬱症」連結。其實,憂鬱症的產生,是受到社會、心理及生理因素的綜合影響。不論是誰,在壓力、負面生活事件(如:失業、喪親、離婚、分手等心理創傷等),或心血管疾病等生理因素的影響下,都可能發展成憂鬱症。

迷思2 - 心情低落就是憂鬱症 : 憂鬱症的常見症狀是感到悲傷、疲勞無力、對事物失去興趣、內疚感,或自我價值低落、注意力不集中、行動或思考緩慢或躁動、飲食或睡眠狀況大幅改變等。上述症狀要達五項以上,且「要連續達兩週以上,才可能是憂鬱症」,但若民眾已自覺心情低落,則可盡早調整生活作息、避免憂鬱症產生。 例如,調整生活作息,讓起床和就寢時間固定;增加戶外活動,曬太陽可吸收維他命D,有助於抗憂鬱外,運動時大腦分泌的腦內啡也能有助於情緒穩定。

迷思3 - 暴食、嗜睡和憂鬱症沒關係 : 「憂鬱症發作時,不就是失眠、食慾不振、體重減輕,嗜睡或暴食和憂鬱症沒關係吧!」 如果你這麼想,只對了一半。Janet就曾指出,她憂鬱時曾暴食,即便吃飽了,但仍將食物往嘴裡送。 相較於失眠或食慾不振,「嗜睡嚴重或是暴食,雖然臨床上比較少見,但實際上也是憂鬱症的症狀之一,」因此,若有食慾或睡眠狀況大幅改變,也得特別注意。

迷思4 - 先讓他自己靜一靜可能比較好 : 臨床上和病人會談發現,嚴重憂鬱症病人希望有人主動和他談談他的心理狀況,只要有人願意跟他談,就能緩解他心理的壓力或困惑。Janet則以戰勝憂鬱症的過來人經驗,鼓勵情緒低落或憂鬱傾向者,適時向外尋求幫助。 「我們都會有需要其他人幫忙的時候,不要覺得你是一個人,不要覺得你有這種感覺是不對的,你不孤單」。

迷思5 - 憂鬱症唯有靠藥物治療 : 除了抗憂鬱藥物治療外,還有多種能有效治療憂鬱症的方法。世界衛生組織列舉,有些輕度憂鬱的患者,可先透過認知行為治療,或人際心理治療(例如,和臨床心理師對話)等協助;中度或重度憂鬱,則再輔以藥物治療。不過這仍得視民眾的狀況而定,民眾可在醫師等專業人員的評估下,得到適合的治療。


免責聲明:本站不製播、不下載、不更改、不儲存任何節目,所有內容均為各電視台發佈於Youtube等傳播平台上,本站僅嵌入式直播源播放,並未擁有影片實況技術。



憂鬱症